序号 |
年份 |
論文題目 |
作者 |
期刊名稱 |
發表年期 |
1 |
2006 |
在大學生中開展科技創新活動的思考 |
張兆國 |
伟德官网bv學報 |
2006.3 |
2 |
2006 |
校廠合作指導本科畢業設計培養模式的探讨 |
王金武 |
伟德官网bv學報 |
2006.3 |
3 |
2006 |
農業工程綜合實踐教學平台構建的研究與探索 |
李文哲 |
伟德官网bv學報 |
2006.4 |
4 |
2006 |
流體力學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|
遲媛 |
教書育人 |
2006.12 |
5 |
2007 |
農科院校工科畢業設計(論文)教學環節 |
董欣 |
伟德官网bv學報 |
2007.8 |
6 |
2007 |
工程類學生畢業設計模式的改革與實踐 |
馬力 |
伟德官网bv學報 |
2007.6 |
7 |
2008 |
汽車拖拉機學課程教學改革的研究 |
關正軍 |
伟德官网bv學報 |
2008.6 |
8 |
2008 |
淺談中日農業高等教育教學管理模式的差異 |
孔德剛、李晶宇 |
社科縱橫 |
2008.8 |
9 |
2008 |
中國與日本教育技術之比較 |
孔德剛、李晶宇 |
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 |
2008.9 |
10 |
2008 |
大學生科技創新素質培養的評價指标體系構建與研究 |
劉宏新 |
伟德官网bv學報 |
2008.1 |
11 |
2008 |
淺論農業系統工程若幹問題 |
王福林 |
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 |
2008.9 |
12 |
2008 |
一種求解組合預測模型權重的新方法 |
王吉權 |
數學實踐與認識 |
2008.1 |
13 |
2008 |
機械類本科生畢業設計創新性探讨 |
周福君 |
伟德官网bv學報 |
2008.2 |
14 |
2008 |
機械類本科生畢業設計選題與創新能力培養的實踐 |
周福君 |
伟德官网bv學報 |
2008.4 |
15 |
2008 |
淺談對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管理 |
劉宏新 |
伟德官网bv學報 |
2008.6 |
16 |
2008 |
開放實驗室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|
張影微、劉立意 |
高教研究動态 |
2008.2 |
17 |
2008 |
農業工程類專業實訓平台的構建 |
關正軍 |
高校教育研究 |
2008.9 |
18 |
2008 |
電氣化開放實驗模式與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研究 |
李文哲 |
伟德官网bv學報 |
2008.4 |
19 |
2008 |
淺論農業系統工程若幹問題 |
王福林 |
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 |
2008.9 |
20 |
2009 |
新時期農業機械化教育模式探讨 |
王忠江 |
伟德官网bv學報 |
2009.1 |
21 |
2009 |
農業工程專業基礎實驗室建設與實驗教學改革的探讨 |
李岩 |
伟德官网bv學報 |
2009.2 |
22 |
2009 |
高等農業工程教育實踐教學新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|
李文哲 |
高等農業教育 |
2009.1 |
23 |
2009 |
農業機械化專業“機械故障診斷與維修”課程教學模式探析 |
孫勇 |
伟德官网bv學報 |
2009.5 |
24 |
2009 |
培養學生學習主動性的研究與實踐 |
賈富國 |
伟德官网bv學報 |
2009.11 |
25 |
2009 |
農業院校工科類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制約因素與實證研究 |
鄭先哲 |
伟德官网bv學報 |
2011.2 |
26 |
2009 |
特色專業建設中大學生創造能力培養模式探索 |
鄭先哲 |
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|
2009.6 |
27 |
2009 |
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國家特色專業的建設與思考 |
王金武 |
伟德官网bv學報 |
2009.4 |
28 |
2009 |
如何提高非機械類學生學習工程制圖的興趣 |
公維佳 |
教書育人 |
2010.3 |
29 |
2009 |
提高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對策探讨 |
王英 |
高教動态研究 |
2009.2 |
30 |
2009 |
金屬晶體結構模型的制作及球體鑽模的設計 |
楊曉麗、張惠友 |
農業機械裝備 |
2009.4 |
31 |
2009 |
加強實踐教學,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. |
果莉、李文哲 |
實驗技術與管理 |
2009.1 |
32 |
2009 |
淺談農業院校工科類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|
馮江、鄭先哲 |
伟德官网bv學報 |
2009.3 |
33 |
2009 |
中外合作辦學的模式研究 |
孫福田 |
黑龍江高教研究 |
2009.1 |
34 |
2010 |
農業工程類材料力學課程改革的探索與思考 |
趙淑紅、趙立軍 |
中國科學教育 |
2010.2 |
35 |
2010 |
主成分分析法在高校學生質量綜合評價中的應用 |
王吉權 |
數學的實踐與認識 |
2010.13 |
36 |
2010 |
運籌學課程的教學改革研究 |
王吉權 |
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 |
2010.8 |
37 |
2010 |
能源與環境系統工程專業優勢及其未來發展 |
王麗麗 |
高等農業教育 |
2010.6 |
38 |
2010 |
當代大學生創新素質培養的模式 |
李文哲 |
社科縱橫 |
2010.3 |
39 |
2010 |
農業工程類複合型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. |
李文哲、劉建禹 |
伟德官网bv學報 |
2010.1 |
40 |
2010 |
高校理工學科雙語課程體系研究 |
李文哲、王立舒 |
伟德官网bv學報 |
2010.5 |
41 |
2010 |
農業工程專業課雙語教學研究 |
王立舒、李文哲 |
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 |
2010.4 |
42 |
2011 |
農業機械化專業液壓傳動課程教學改革探讨 |
賴慶輝、陳海濤 |
伟德官网bv學報 |
2011.4 |
43 |
2011 |
新時期農業建築環境與能源工程專業建設的思考 |
李岩 |
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|
2011.1 |
44 |
2011 |
因子分析法在高校教師教學質量評價中的應用 |
王吉權、王福林 |
數學的實踐與認識 |
2011.1 |
45 |
2011 |
關于我省高校雙語教學實施情況的幾點看法 |
王立舒、李文哲 |
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 |
2011.7 |
46 |
2011 |
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質量評估指标體系及權重的确定 |
孫福田 |
伟德官网bv學報 |
2011.3 |
47 |
2011 |
論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與弘揚院士精神 |
李偉光 |
學理論 |
2011.06 |
48 |
2011 |
英國薩裡大學與中國的大學在教學和管理方面的異同 |
遲媛 |
教書育人 |
2011.9 |
49 |
2011 |
以教學質量提高為核心 加強國家特色專業的建設 |
王金峰 |
伟德官网bv社會科學版 |
2011.5 |
50 |
2012 |
農業類院校工程力學教學改革研究 |
權龍哲、張丹 |
教育教學論壇 |
2012.06 |
51 |
2012 |
農業工程力學教學實踐與探讨 |
王業成、權龍哲 |
科教導刊 |
2012.06 |
52 |
2012 |
信息技術發展與職業教育變革關系 |
張丹 、權龍哲 |
北方經貿 |
2012.07 |
53 |
2012 |
農業工程力學教學改革的探讨 |
王業成、權龍哲 |
科教導刊 |
2012.08 |
54 |
2012 |
基于TRIZ理論的《管理信息系統》教學改革 |
劉成海、丁凝冶 |
繼續教育研究 |
2012.04 |
55 |
2012 |
淺談農業院校工科專業實習教學 |
秦麗元 |
科教導刊 |
2012.08 |
56 |
2012 |
大學生人際交往中存在的問題、成因及解決途徑 |
姜濤 、張棟 |
邊疆經濟與文化 |
2012.03 |
57 |
2012 |
高校學生黨支部建設問題探析 |
姜濤 、袁洪波 、 張美玲 |
邊疆經濟與文化 |
2012.12 |
58 |
2013 |
我國能源教育的未來發展 |
王忠江、王麗麗、 李文哲 |
高等農業教育 |
2013.05 |
59 |
2014 |
農業工程領域理論力學教學改革的思考與實踐 |
張文姣、權龍哲、王業成 |
教育教學論壇 |
2014.5 |
60 |
2014 |
基于現行高等教育體制的拔尖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|
權龍哲、王業成、張文姣、李季成、袁威 |
教育教學論壇 |
2014.5 |
61 |
2014 |
大學生科技創新機制 在拔尖人才培養中的應用 |
權龍哲、張丹 |
中國信息技術教育 |
2014.3 |
62 |
2014 |
農業機械化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和研究 |
張影微、李文哲、李岩、李晶宇 |
大學教育 |
2014.8 |
63 |
2014 |
農業機械化科研與人才培養的關系[J]. |
孫偉,馮江 |
農業工程 |
2014.4 |
64 |
2014 |
基于工科專業特點下能源生物化學教學内容的探索 |
鄭國香,範金霞,李文哲 |
課程教育研究 |
2014.4 |
65 |
2015 |
提升農業工程類本科人才創新與實踐能力的思考 |
李季成 公維佳 劉成海 李紅豔 孫 偉 李杞超 |
文教資料 |
2015.9 |
66 |
2016 |
基于“卓越工程師”培養的材料力學課程教學改革與探讨 |
趙淑紅、袁威、楊悅乾、王業成、張文姣、趙立軍、李蓉 |
教育教學論壇 |
2016.6 |
67 |
2016 |
基于卓越工程師培養模式的材料力學教學改革 探索與思考 |
張文姣、趙淑紅、袁威、楊悅乾、王業成、趙立軍、李蓉 |
亞太教育 |
2016.8 |
68 |
2017 |
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的探讨 |
劉宏新、王德福、李蓉、劉立意、白丁 |
教育現代化 |
2017.6 |
69 |
2016 |
農機化學生創新實踐能力訓練活動研究 |
姜濤、李蓉、白丁、孫偉 |
邊疆經濟與文化 |
2016.12 |
70 |
2017 |
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的探讨 |
劉宏新、王德福、李蓉、劉立意、白丁 |
教育現代化 |
2017.6 |
71 |
2016 |
農機化學生創新實踐能力訓練活動研究 |
姜濤、李蓉、白丁、孫偉 |
邊疆經濟與文化 |
2016.12 |
72 |
2016 |
農業院校農業工程學科研究生課程體系建設的思考 |
李岩、馮放、王敏、李文哲、陳海濤 |
高教學刊 |
2016.11 |
73 |
2017 |
博士研究生課程體系建設的關鍵是抓好一門核心課程 |
李岩 |
研究生教育論壇 |
2017.3 |
74 |
2017 |
四年不斷線模塊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建立與實踐 |
張影微、李岩、李晶宇、王忠江 |
價值工程 |
2017.8 |
75 |
2017 |
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建設的探讨與實踐.. |
鄭國香、王忠江、範金霞、李文哲、李岩、關正軍 |
信息記錄材料 |
2017.4 |
76 |
2017 |
影響農機化博士後培養質量的關鍵因素及對策研究 |
羅立娜、劉爽 |
農機使用與維修 |
2017.1 |
77 |
2017 |
以卓越創新能力為目标的農機化專業實踐訓練體系研究 |
劉宏新、王德福、郭麗峰、劉立意、張影微、趙立軍 |
高等農業教育 |
2017.4 |
78 |
2017 |
專業學位研究生有限元工程結構分析案例教學研究與實踐 |
尚家傑、劉宏新、郭麗峰、侯國安、孫偉、趙豔忠、 |
高等農業教育 |
2017.4 |
79 |
2017 |
農機化專業卓越人才培養實訓教學體系構建研究 |
劉宏新、李蓉、王德福、姜濤 |
高教學刊 |
2017.21 |
80 |
2019 |
基于成果導向教育理念的農業院校燃燒學課程教學改革 |
劉爽、劉建禹、張鴻瓊、羅立娜、李杞超、鄭國香 |
教育教學論壇 |
2019.06 |
81 |
2020 |
農業建築環境與能源工程專業虛拟仿真實驗教學平台設計與構建 |
鄭國香、翟國勳、範金霞、劉建禹、劉爽、李蓉、孫培靈 |
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 |
2020.12 |
82 |
2021 |
高等農業院校農業工程類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體系構建的研究與實踐-以伟德官网bv為例 |
王金武、周文琪、王立軍、權龍哲、李岩 |
高等農業教育 |
2021.06 |